close
本來一直納悶為什麼最近超紅火的兩齣大陸清穿劇
都會有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存在其中
最近因為整個沉浸在步步驚心諸位阿哥們的數字兵團的情境裡
連當年修清史都沒這麼認真的我
翻出了好幾本清史的書來個大研究
特別買了倉央嘉措的傳記來看
這才發現之前在宮鎖心玉以及電影"非誠勿擾2"當中
超級揪心的"見或不見"是一個大誤會呀~
這首詩被宮鎖心玉的男主角何晟銘唱成了片尾曲
就叫見或不見
同時也出現在最後一集中
雍正寫給晴川的最後一封信
(想當初看到這裡,當時還不知道倉央嘉措到底是誰的情況下 覺得怎麼有人可以寫出這麼好的句子)
也被非誠勿擾2裡的小女孩在追悼會中
念成了一段感人的詩
全文如下
你見 或著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著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著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著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懷裡
或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你愛或著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著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懷裡
或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之後才發現這一首詩根本不是出自倉央嘉措之手
翻遍了他的詩集也不會看到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誤會
其實這首詩原名叫<班扎古魯白瑪>
是梵文來著
翻成中文就是蓮花生大師之譯
作者是札西拉姆多多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把這首詩誤傳為倉央嘉措的作品
但是我相信只要有看過宮鎖心玉或是非誠勿擾2的人
應該都對這首詩印象深刻
至於步步驚心裡面
在片頭曲一念執著的歌詞中就有寫到
最好不見.最好不念
如此才可不與你相戀
就是出自於倉央嘉措最有名的"相思十誡"
全文如下
到底倉央嘉措是何許人也
為什麼兩齣清穿劇都會與他的詩直接或間接的有關係
他是六世達賴喇嘛
生於清康熙22年 (1683)
1683年,第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
西藏政權的第巴(攝政之意)桑傑嘉措祕不發喪,私下尋找達賴的轉世
1685年,他找到倉央嘉措
1688年,確認他是達賴的轉世
1696年,第悉宣布第五世達賴的死訊
1697年,舉行坐床儀式,倉央嘉措正式成為第六世達賴。
根據這一位達賴的出生及後來的過程
與康熙及雍正兩位皇帝都有關係
難怪這兩齣清穿劇都會與他有場間接的美麗相遇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這位六世達賴在受教育期間
受到印度"詩鏡"的啟發
講的是詩歌欣賞與創作技巧
給倉央嘉措上課的老師說會寫詩詞也是佛學的一部份
這叫"聲明"
好的聲明可以讓弘法被更多人接受及喜歡
這本"詩鏡"就是啟發倉央嘉措寫得一手好詩的關鍵
有人說他並不是作品最多的喇嘛
但為什麼他的詩被最多人知道
想來也許是跟白居易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字句平實,易於傳誦
能夠深入人心
這大概就是他的詩作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至於更多有關倉央嘉措的生平
就請大家去google囉~
我只是因為愛屋及屋
想要把步步驚心裡很重要的精髓
做一番了解
我一直都希望在欣賞戲劇之餘
也能夠獲得更多知識
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
是我為自己愛看連續劇最好的藉口啦~
補充 :
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與真史>一書中( 頁 184) 提到
"相思十誡"是流傳最廣的一首
但也有不同的譯者對這首詩有不同的解讀
在于道全先生的譯本中只有前面兩句 :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 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識 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這兩句詩另一位曾緘先生的譯本是這樣的 :
但曾相見便相知 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 免教生死做相思
如果對這首詩有更多興趣的朋友
歡迎點閱網友推薦 : 桐華的文章 點這裡
延伸閱讀
[大陸劇] 清穿越劇 : 步步驚心
[大陸劇] 清史稿本紀八與步步驚心劇情
[大陸劇] 清史稿與步步驚心劇情:十四阿哥
[大陸劇] 清史稿后妃列傳與步步驚心
[大陸劇] 清朝奏摺硃批與步步驚心
[大陸劇] 八旗制度與步步驚心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十三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九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八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康熙與若曦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十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曦碎爺們心
[大陸劇] 步步驚心:四阿哥/雍正
[大陸劇] 步步驚心:非關風月.只為真心
[大陸劇] 步步驚心:其它女性角色探索
[閱讀] 清穿越劇的最愛 : 倉央嘉措的情詩
[閱讀] 相思十誡 : 步步驚心原著小說
[閱讀] 木蘭香遮不住傷 : 步步驚心續集
[必看] 步步驚心系列筆記
[必看] 看電視長知識之步步驚心筆記之三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著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著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著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懷裡
或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你愛或著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著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懷裡
或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之後才發現這一首詩根本不是出自倉央嘉措之手
翻遍了他的詩集也不會看到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誤會
其實這首詩原名叫<班扎古魯白瑪>
是梵文來著
翻成中文就是蓮花生大師之譯
作者是札西拉姆多多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把這首詩誤傳為倉央嘉措的作品
但是我相信只要有看過宮鎖心玉或是非誠勿擾2的人
應該都對這首詩印象深刻
至於步步驚心裡面
在片頭曲一念執著的歌詞中就有寫到
最好不見.最好不念
如此才可不與你相戀
就是出自於倉央嘉措最有名的"相思十誡"
全文如下
到底倉央嘉措是何許人也
為什麼兩齣清穿劇都會與他的詩直接或間接的有關係
他是六世達賴喇嘛
生於清康熙22年 (1683)
1683年,第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
西藏政權的第巴(攝政之意)桑傑嘉措祕不發喪,私下尋找達賴的轉世
1685年,他找到倉央嘉措
1688年,確認他是達賴的轉世
1696年,第悉宣布第五世達賴的死訊
1697年,舉行坐床儀式,倉央嘉措正式成為第六世達賴。
根據這一位達賴的出生及後來的過程
與康熙及雍正兩位皇帝都有關係
難怪這兩齣清穿劇都會與他有場間接的美麗相遇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這位六世達賴在受教育期間
受到印度"詩鏡"的啟發
講的是詩歌欣賞與創作技巧
給倉央嘉措上課的老師說會寫詩詞也是佛學的一部份
這叫"聲明"
好的聲明可以讓弘法被更多人接受及喜歡
這本"詩鏡"就是啟發倉央嘉措寫得一手好詩的關鍵
有人說他並不是作品最多的喇嘛
但為什麼他的詩被最多人知道
想來也許是跟白居易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字句平實,易於傳誦
能夠深入人心
這大概就是他的詩作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至於更多有關倉央嘉措的生平
就請大家去google囉~
我只是因為愛屋及屋
想要把步步驚心裡很重要的精髓
做一番了解
我一直都希望在欣賞戲劇之餘
也能夠獲得更多知識
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
是我為自己愛看連續劇最好的藉口啦~
補充 :
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與真史>一書中( 頁 184) 提到
"相思十誡"是流傳最廣的一首
但也有不同的譯者對這首詩有不同的解讀
在于道全先生的譯本中只有前面兩句 :
第一最好是不相見 如此便可不至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識 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這兩句詩另一位曾緘先生的譯本是這樣的 :
但曾相見便相知 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 免教生死做相思
如果對這首詩有更多興趣的朋友
歡迎點閱網友推薦 : 桐華的文章 點這裡
延伸閱讀
[大陸劇] 清穿越劇 : 步步驚心
[大陸劇] 清史稿本紀八與步步驚心劇情
[大陸劇] 清史稿與步步驚心劇情:十四阿哥
[大陸劇] 清史稿后妃列傳與步步驚心
[大陸劇] 清朝奏摺硃批與步步驚心
[大陸劇] 八旗制度與步步驚心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十三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九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八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康熙與若曦
[大陸劇] 步步驚心vs十阿哥
[大陸劇] 步步驚心:曦碎爺們心
[大陸劇] 步步驚心:四阿哥/雍正
[大陸劇] 步步驚心:非關風月.只為真心
[大陸劇] 步步驚心:其它女性角色探索
[閱讀] 清穿越劇的最愛 : 倉央嘉措的情詩
[閱讀] 相思十誡 : 步步驚心原著小說
[閱讀] 木蘭香遮不住傷 : 步步驚心續集
[必看] 步步驚心系列筆記
[必看] 看電視長知識之步步驚心筆記之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