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真是一個百玩不厭百拍不厭的地方
本來是想要在炎熱的夏天外拍
但又不至於太熱
所以想到雲門劇場拍照
如果很熱的話就立馬躲進旁邊的玻璃屋星巴克
沒想到玻璃星巴克的冷氣一點都不強@@
而且其實椅子不太好坐
外加我們走了好多冤枉路才到
所以認真覺得在滬尾砲台坡路上的媽媽嘴咖啡才是適合吹冷氣休息喝咖啡的地方
我們約莫三點多在淡水捷運站搭紅26號公車在滬尾砲台站下車
後來發現其實有836號公車可以直接載上去雲門劇場
但其實這一段坡路並不長也很好走
不過實在太熱了
所以看到公車可以載上來還是很羨慕XD
本來只想在滬尾砲台(北門鎖鑰)門口拍張照
但是剛好遇到四點的導覽解說
幸好有聽導覽
發現這個清代古蹟充滿著故事
砲台公園不大但很有看頭
解說員帶我們看了整整一小時
簡單來說就是當年(1884-1885)的清法戰爭
法國人為了爭奪中南半島的越南 (過去是中國的藩屬國)
所以與清朝交戰
法軍的海軍佈防一路從中南半島延伸到福州及台灣的基隆與淡水
當時還不是清朝一省的台灣
由清朝派劉銘傳來督辦軍防
(清法戰爭結束後 清朝認真覺得台灣戰略地位重要 於是台灣建省 劉銘傳成為第一任台灣巡撫)
而劉銘傳在台灣一共佈防了十座砲台
其中一座就是這個滬尾砲台
砲台原先是回字型的建築
但外圍的外牆在日治時期被日本拆掉 (因為要在外面改建高爾夫球場)
目前古蹟的部分只能看到內牆
以及護城河的遺址模樣
而砲台的建設點是處於舊稱[五虎崗]的制高點之一
(一到五分別是:滬尾砲台→紅毛城→清水祖師廟與福佑宮→淡江大學→聖本篤修道院)
這是鐵水泥的遺跡
牆面的部分只有外牆是採用當時比較昂貴的鐵水泥
內牆就是使用糯米跟糖的三合土
當年法軍從今天沙崙海水浴場那邊上岸
因早年這裡充滿林投與黃槿
植物的特性讓軍隊前進不易
加上砲台佈防
法軍在這裡被擊退
(順道一提法軍統帥孤拔將軍的墓在澎湖)
劉銘傳當年採購了英國的阿姆斯特托朗砲
分為10吋及12吋的
前者可180度旋轉,後者可360度旋轉
當然大的砲是對準出海口的
另有德國製的克魯格砲 (也是180度旋轉)
砲台都在第二層的頂端
因此下方都有運砲用的通道
砲台的旁邊也都有擺放砲彈的置砲處
旁邊的凹洞就是過去擺砲彈的地方
現在館方還非常貼心的設置3D的拍照場景
而且有動畫
讓大家可以現場感受這些大砲發射的模樣
透過影像與聲音感受大砲的威力
人不多的話
這裡的一牆一木都非常的好拍
有種在歐洲逛城堡的感覺
讓我想起葡萄牙里斯本的聖喬治堡也有很類似的味道
逛完滬尾砲台
就可以往上步行約五分鐘
就可以看到雲門劇場與荷花池旁的星巴克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安排個淡水半日遊
可以好好地將淡水古今交錯的風景都映入心中吧
雲門劇場與玻璃星巴克
交通方式
淡水捷運站搭乘紅26公車滬尾砲台站下車即可
途中會經過紅毛城站也可順道一遊
留言列表